“行为的塑造”把你从惰性中拯救出来
所为“行为的塑造”,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我们达到目标。斯金纳说”教育就是塑造行为”;那么我们该如何“教育”自己的惰性,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呢?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(successive approximation)的方法,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,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。例如,训练鸽子或老鼠头抬到一定的高度,只有当其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,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,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。这时,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。我们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拯救噢我们的惰性呢?
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,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,就是当说想要作某件事情的时候,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;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;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。
这类情况反应在生活中,就是生活好象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,知道那不好,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。
从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,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,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,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,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。这也叫普瑞马法则。
普瑞马法则:就是如果把一件更难完成的事情放在比较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做。那更难完成的事情就可以成为比较容易完成的事情的强化刺激。换句话说,把不愿意干的任务或者工作放在喜欢完成的任务之前。如果经常完成困难的、有挑战性的任务,那么工作能力就会增长;相反的话,工作能力就要下降。也就是说,把好玩的事情留在后面做。
这种设定是任务导向而不是时间导向,也就是设定任务而不是设定时间。比如,“我每天要完成N的学习量”,而不是“我每天看N个小时的学习书”。当人按照时间计划来工作时,他所关心的是干了多少时间而不是工作的进度,而当人按照完成任务的数量的计划工作时,就能控制住整个的进度。工作的进度决定了工作什么时候被完成,工作者什么时候可以“休息”,这样,就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而不再受工作的限制。
你如果有兴趣坚持尝试一周以下方式,你会发现你整个人会很不同了,如果能继续坚持,那惰性生活方式就会永远不敢再接近你,而你将在人生获得你愿意的成就。
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作一个行为记录,把你通常每天要作的事情记下来,这包括记录你所有的生活活动。这样你即使粗粗的记,大约也会有几十件。然后把其中一些如果吃饭等必须完成的事情剔除。在此之后,你把剩余下来的几十件事情按照你的兴趣排列,把你最不喜欢作的事情放在第一位,把你最喜欢作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。
最后,你就可以在以后一周内进行行动了,每天一早起来,从你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作起,并且坚持作完第一件事情,再作第二件事情……这么一直作到最后一件你喜欢的事情。
在整个过程中,你开始会稍觉得困难,但你只要花很少的力气稍稍坚持,你就能顺利进行下去。千万在中途不要跳跃那个先作不喜欢的再作喜欢的计划。这种方式是一种强化作用的方式,先一件困难的事情完成后,再作稍困难的事情,那是一种对于前面行动的强化,然后继续,强化的效果会越来越大,一直大到你觉得你有力量来完成任何事情。
对于改变惰性生活方式,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。而对于经常抑郁心情的人,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,而很容易的使抑郁的情绪结束,而只要坚持,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。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,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。
如果你试试,并且多一些坚持,你将发现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。
心理成长咨询热线